民法典对于刑事案件中的诉讼时效有何规定?
作者:147小编时间:2023-09-05 08:01:3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刑事案件中的诉讼时效主要规定于第三编第十九章的《时效》。该章节共有八十二条规定,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诉讼时效情况。
一、时效起算与中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从对于权利主体删除其权利争议的行为的发生时开始计算。即,一方删除了权利争议,则对方应在删除行为发生后一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
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况。中断发生时,诉讼时效将从中断发生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
二、诉讼时效的期限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限有所不同。
1.对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限制人身自由刑罚,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等限制权利的刑罚,诉讼时效期限为长达十五年。
2.对于规定刑期为十年以下的犯罪行为,诉讼时效期限为十年。
3.对于其他默认时效期限的犯罪行为,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十年。
4.对于罪行重大、社会危害性严重、被害人连续有五个以上犯罪意图的犯罪行为,诉讼时效没有期限。
总体而言,诉讼时效的规定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刑罚的严重程度而定。
三、诉讼时效的中断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多种中断和终止诉讼时效的情况。其中,常见的包括:
1.权利人通过书面形式向有关机关提起追诉;
2.权利人提起诉讼;
3.权利人以书面形式索要相关的抚养费、赡养费等财产的;
4.权利人与义务人因诉讼签订和解协议的等。
一旦诉讼时效被中断,原本计算的诉讼时效将重新开始计算。
四、保护期
在刑事案件中,特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期限,这在民法典中被称为保护期。保护期是指法律规定的一段时期内,某些特定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以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为例,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件,诉讼时效只在未成年人年满十八岁之后开始计算,而在未成年人年满二十年之前为止不予适用。
总结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刑事案件中的诉讼时效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诉讼时效的起算和中断情况、不同类型犯罪行为的诉讼时效期限以及保护期的设立,都为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参考法律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编 第十九章《时效》